【校友风采】音乐学院校友朱敏江

发布者:xyzjadmin发布时间:2018-11-21浏览次数:10

朱敏江,2002年毕业于盐城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后在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任音乐教师,半年后离职,自学复习后重新参加高考,于2004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导演专业。第一部编剧作品《十七》便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单元获得最佳编剧提名;首部导演作品《查无此人》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展映;任北京壹玖柒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导演、艺术总监。2017年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个人导演工作室。已与国内最著名的多家影视公司建立了合作联系,共同开发影视项目,工作范围也由电影开始延伸到网络影视,游戏,互动媒体等领域。


问:母校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朱敏江:一直都清晰记得1998年夏末秋初,我拎着行囊踏进盐城师范学院大门那一刻的忐忑和激动,滚烫的太阳下是迎新队伍红得发亮的横幅和那些洋溢着热情与真挚的笑容——这个最初的画面始终在我脑中回旋。学校面积不大,却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青春年华中最好的四年时光就在这里拉开了序幕。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母校留在了我心里最重要的位置,我一直都心怀感激,不仅仅要感谢老师们教会我专业的本领,更要感谢母校让我学会了坚持不懈,这种精神是千金难买的财富。正因如此,我在未来的人生规划与选择中有了足够的勇气去涉足很多看似不可能的领域。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关乎技能的专业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我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琴键上,用在了我最喜爱的二胡琴弦上。我不是有天赋的学生,也曾经沮丧过,但母校教会我的坚持和专注,是一生受用的法宝。

大学四年中,学校一直在变化和发展,由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我所在的音乐系发展为音美艺术系(也就是现在的音乐学院)。总之,母校进步与变化也提醒着我不能安于现状,要努力追寻梦想——这也是我追寻电影梦想的力量源泉。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母校四年接受的音乐熏陶也是我电影道路上重要的审美积淀。


问:大学时代的兴趣爱好和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

朱敏江:在学习之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阅读,阅读各种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图书馆是我经常去的地方。

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是加入校园广播站,创办了当时大受欢迎的周末音乐直播节目“耳风暴”,分享我喜爱的古典或流行音乐,用娱乐的方式把专业音乐元素分享给大家。在直播中我锻炼了思维能力,也变的更加自信。第二件是加入了中文系的“黄海潮”文学社,延续了我年少时的写作梦想,和陆大柱(当时的社长也是现在的好友)一起谈文学聊戏剧,那是一段闪光的日子。第三件最有成就感的事是能进入母校这个大家庭,加入音乐系这个小家庭,我在这里得到了呵护,学会了成长,母校是我青春记忆与人生道路上不停回望与充满感激的地方。


  

问:毕业后的工作经历以及取得的成绩?

朱敏江: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曾做过中学音乐老师,后来辞职重新参加高考。2004年,我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影视导演专业。同年,我编剧和导演的剧情片《回家》参加日本横滨国际电影节展映;受邀参加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Alucine拉丁单元展映;荣获全国高校影像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

2005年,创立了“左右映画”工作室,策划了中央电视台52集动画片《美猴王》的大纲;策划并拍摄制作了宋庄艺术家系列纪录片。

2007年,策划制作了奥运宣传短片《奥运的一天》在央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编导了旅游卫视康师傅绿茶《新城市.新旅行-武汉篇》以及《新城市.新旅行-广州篇》。同年,编剧的电影《十七》获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单元最佳编剧提名、2008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情片提名,该影片最终斩获美国帝博龙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

2008年,编剧和导演的犯罪悬疑片《缺氧》入围布鲁克林国际电影节,获当年FIRST青年电影节最佳短片、最佳女主角、最佳音乐、最佳录音四项大奖;获邀日本横滨国际电影节;获凤凰卫视年度十佳。

2012年,首次担任出品人,编剧并导演电影《查无此人》,该片在第65届戛纳电影节全球展映,并成为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单元开幕影片。编剧的喜剧《疯狂欧巴桑》入围香港电影节首届HAF/FOX话语开创大奖。

目前,任北京壹玖柒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导演、艺术总监,并于成立了个人导演工作室


问:对母校的祝福和的给学弟学妹的寄语。

朱敏江:诚挚地祝福我的母校越来越好,越来越辉煌。您的每一步前进都是我们的动力,您的每一次发光都能照亮我们。很羡慕在读的学弟学妹们能在这里继续汲取养分,只要动机单纯、目标明确,你们一定能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