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化环院校友李爱民

发布者:xyzjadmin发布时间:2018-11-20浏览次数:10

李爱民校友  

李爱民,1984年毕业于扬州师院化学系后进入盐城师范学院化学系工作;1986年进入南开大学化学系攻读有机化学硕士;1989年硕士毕业后在盐城师范学院从事有机化学教学及功能高分子研究,历任化学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讲师、副教授、教授;2000年进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攻读博士;2002年提前毕业后留在南京大学任教。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与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十二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淮河项目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毒害有机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在环境功能材料开发以及水溶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主持国家“863”资源与环境专题等国家级课题30余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为了碧水蓝天的承诺


——记南京大学李爱民教授及其团队


传承责任 ——治浊扬清为民生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半个世纪前,一曲《我的祖国》唱得回旋婉转,荡气回肠。这条“大河”就是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1.7亿的中国第三大河——淮河。在中华腹地上,它默默流淌了上百万年,甘甜清冽的河水滋养了两岸祖祖辈辈的居民。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曾有人问及居住在淮河边的孩子:“水是什么颜色?”答曰:“黑色。”这时的淮河,劣V类水比重超过50%。所谓劣V类水,即是“不可饮用,不可工业用,不可农业用”的水,科学地说,已不是“水”!

保卫家园,守护环境,无数的儿女为母亲河受到的伤害流泪叹息,无数的志士为母亲河的再度变清辛劳奔波。水清不是梦,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也是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李爱民教授团队多年来执著的坚守与追求。

2002年博士毕业后,李爱民继续在张全兴院士大团队从事高盐份废水中水溶性有机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针对商品化的树脂吸附材料对水溶性有机污染物吸附容量小、吸附能力弱的缺陷,通过树脂功能化修饰,研发具有离子交换与吸附双重功能的新型复合功能树脂及高比表面积、高吸附容量酯基吸附材料,实现了水溶性有机污染物的资源化,研发的复合功能树脂及酯基树脂通过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并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依托新型吸附材料,建立几十项水溶性有机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的示范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申报的“水溶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新技术”项目获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8年,“化工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树脂吸附作用机制与技术”课题获得了该年度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该课题的负责人,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李爱民又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于201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李爱民教授率领的团队被评为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2012年又被评为科技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大专项——只为淮河清如许


20093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环保领域最大的科研项目一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下面简称“水专项”)正式启动。这是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而淮河作为国家从九五  开始就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自然也是水专项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欲治淮河,必先治贾鲁河”。贾鲁河的特殊在于天然径流缺乏,河道补给水源中80%都来自郑州及下辖区.县的排放污水。这样一来,尽管面积只有淮河的1/49.却负担了淮河流域1/9的污染量,成为制约淮河流域水质整体改善的重大瓶颈。  ” 治理贾鲁河是对郑州市环境执政能力的考验。贾鲁河治理好后,郑州市就解决了治淮的一块心病  2007年,环境保 护部原部长周生贤视察淮河时说。

 “十一五” 重大水专项“贾鲁河流域废水治理与回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就是为了治疗这块“心病” 设立的,领头人又是李爱民。即使有过丰富的治水经验,贾鲁河依然是李爱民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准确说,此类基流匮乏型重污染黑臭河流治理是世界性难题,而我国也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为了找准药方”,李爱民和团队几经调研,最终提出了“三三三的治理模式。

 该模式通过工业与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形成“点、面、线”的“三级控制”并以“行业间接排放标准,区域排污标准、流域排污标准”的三级标准” 为管控手段,形成“点、面,线、管”控制技术体系,使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逐级净化处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通过构建“工业园区(企业)内部废水循环利用一区域污水再生利用一流域水资源生态利用”的水资源” 三级循环”再生利用技术体系,实现废水资源最大限度的再生利用,以维持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保障河流水体达到水生态功能区划的水质目标。

 为了将三三三模式落到实处李爱民和团队经过5年的努力,在控源减排上突破了13项关键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4(其中PCT国际专利3)获得授权11项。 其中,以磁性树脂吸附为核心的再生水回用技术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垄断,以效率高,能耗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势跃居国际先进行列。此外,他们还完成了2项废水排放标准的制定,建立了5项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工程示范。处理水量20万吨/天,回用水达2000万吨/年。以贾鲁河陈桥断面为例,COD200951mg/L降至2011年的45mg/L,氨氮从20098 8mg/L降至20115 9mg/L.水质持续显著改善。以贾鲁河研究成果为基础,相关技术在淮河流域近200余家企业得到推广支撑了淮河流域水质的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