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盐城师专创立,1963年因国家政策调整停办,校产交出,教职工重新分配工作 ,只有档案资料和部分藏书由盐城师范学校代管。经历了十年动乱,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革结束了。国家百废待兴,教育领域是重灾区,合格教师严重不足,盐城地区领导和淮阴、南通、镇江一起,向省政府提出恢复师专的要求,省里一面向教育部汇报,一面以省内师范学院分院的形式恢复师专,培养初中教师。
(刘必元同志)
(徐月亮同志)
11月27日省革委会以苏革发[1976]16号文批复同意创办江苏师范学院盐城分院 。盐城地区革委会经过返复研究,于1977年春决定江苏师院盐城分院设在盐城中学(盐革发[1977]02号文)。因为盐中是当年盐城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最好的学校,最有利于分院迅速创办起来。
分院建立以后,盐城中学改为分院附属中学,直属分院领导。地区革委会决定分院的筹备工作由原盐中党委和革委会负责。1977年3月4日盐城地委以盐委组[1977]14号文任命地委常委、地革会副主任、宣传部长刘必元兼任分院党委书记和革委会主任,原盐中书记、主任徐月亮任分院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1977年10月20日,地委以盐委组[1977]132号文件任命刘则先为分院革委会副主任兼附中党委书记和革委会主任,徐月亮不再兼任附中职务。12月29日地委组织部任命李临之为附中党委副书记和革委会副主任。
(1977年学生在校门前留影)
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分院规模要发展,附中也要办好,分院于1978年2月向盐城地委提出申请,要求将校办农场作为盐城分院的新校址,得到批准后,从1978年上半年,分院就逐步搬迁到新校址。1978年11月,根据盐城地区行政公署[1978]8号文件,分院附中恢复江苏省盐城中学校名。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师院盐城分院基础上,重建盐城师范专科学校。
(在盐中农场重建师专)
(从盐中转入分院的部分教职工合影)
由盐城中学筹建江苏师院盐城分院,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是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的重要举措。提到盐中对国家的贡献,每年向高等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培养了大批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人才,是有目共睹的。其实,作为盐城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重点中学,为全区培养输送干部、教师方面也有优良传统,在老校长王正风的回忆文章中,就列举了向各县中学输送校长有十多名。在输送优秀教师方面,有调去滨海中学任教的庞天仪、何学恕老师,有调去阜宁中学的陶拥伯老师,有调去陈洋中学的张国琪老师,有调去时阳中学的钱冰抱老师,有调去大丰中学的陈谦益、汪虹老师,有调去东台中学的成德老师等,都是高水平老师。
(盐中少先湖)
盐城师专在原盐中农场重新建立,仍有很多盐中元素发挥作用。在校园建设方面,将农场牛汪塘规划扩建为教学区中心的池塘,经过几届学生劳动终于建成,湖心有岛,岛上有亭,曲桥相通,绿树成荫,湖水荡漾。如此景观,跟盐中少先湖多么相似。在教风学风建设方面,盐中老教师严谨治学起到示范作用。在干部四化过程中,继刘必元之后三位校长万恒德、宗盟、周荣秋,分别是盐中的语文、化学、物理老师。经过二十年建设和发展到1998年师专已有十个本科师范专业。经教育部批准,1999年师专与教院合并升格为盐城师范学院。
(师专一鉴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盐城地委领导下,盐城中学划拔出一百多亩土地的校办农场,调出了一批高中骨干教师和一批干部职工,萌生了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为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3年2月)
作者简介:周荣秋,海安人,1938年生。1959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分配在江苏省盐城中学任教,曾任物理教研组组长。1977年到盐城师专任教,历任物理系主任、教务处处长、副校长、校长,直到师院成立。接着在师院教学督导组工作十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